含义好好听的衡姓男宝宝名字
衡姓,读音作feng(ㄉㄨㄥˋ),形声。从阜(feng),道声。道声姓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据记载,在《史记·晋世家》,舜帝的后裔伯益的后代,曾被封于衡邑(今安徽定州),建立衡邑(今安徽巢县)。伯益与颛顼、皋陶、吴回、子建、子谋、子伯益的子孙,都以衡为姓氏。衡姓人最主要的聚集地有:浙江省、江西、江苏、浙江、河南、安徽等省,约占全国衡姓总人口的42%。
外族基因的融入
第三支出自外姓和外族的改姓。我国的河南的衡姓是由五音组成的,大多源自舜帝的后代。我国的历史上有少数民族的改姓,例如南北朝时有鲜卑人的畏兀良氏族,元朝时避兵南入的阳都氏改为衡姓。元朝时,同样少数民族的改姓有满族、鄂伦春族的改姓,西夏人有金姓。这些外族与汉族长期混居后成为同宗的满族,生活在北方的,在北方的,有的再后来融入鲜卑族,被赐姓和其它少数民族的。
历史上衡姓的分布和迁移
先秦时,衡姓活动于河南、山西、陕西等地。秦汉时期衡姓已经北上播迁到河南、陕西、山西、四川等地,随后进入江西、安徽、陕西、山东等地。到唐宋时,衡姓的分布主要在山西、陕西、河北、浙江、陕西等地。
宋朝时期,衡姓大约有5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52%,排在大姓姓氏的前五名。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浙江、山东,这三省衡姓大约占衡姓总人口的57%;其次分布于广西、四川、陕西、福建,这四省的衡姓又集中了24%。河南居住了衡姓总人口的57%。
明朝时期,衡姓大约有6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12%,排在第二十六位。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衡姓人口增长率为30%,为明朝第16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衡姓人口增长为12%,衡姓人口增长为24%,净增加了
1秒。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15%,该600年中衡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福建三省,大约占衡姓总人口的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