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填四川是什么意思,历史上湖广填四川是怎么一回事?
【历史上湖广填四川是怎么一回事?】
湖广填四川,是指发生在清朝的一次大规模的移民。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四川经过战乱,导致人口急剧减少。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广行省人口最多。
历史背景:
(1)四川移民:康熙七年,四川巡抚张德地忧心忡忡地向康熙皇帝上了一道奏折,表露出强烈的忧患意识。觉得要重振四川天府之美名,惟有招徕移民开垦土地,重建家园,除此似无别的良方上策。”
张巡抚还在奏折中提及了一些移民办法。康熙皇帝接二连三地接到四川地方官的奏折,召集相关部门听取有关汇报,正式颁布了一份名为《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诏》的诏书,下令从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大举向四川移民。
(2)移民措施:清政府在统一后,施行了一系列“填四川”政策;主要是鼓励外省移民入川垦荒。如规定凡愿入川者,将地亩给为永业。
各省贫民携带妻子入蜀者,准其入籍等。对入四川招民优惠政策与各级官吏的政绩升迁、奖励垦荒招民紧密联系起来;在赋税政策上实行额外的优惠。
康熙下诏对移民垦荒地亩,规定五年起才征税。并对滋生人口,永不加赋。
(3)陕南移民:陕南包括如今陕西省的汉中、安康、商洛三个地区。
扩展资料:
【入川形式】:
一是奉旨入川。当时朝廷颁发“楚民实川之诏”时,基层的实施部门采取武的办法强行捆押方式,把一个个村子围住强行入川,所以移民的原籍不仅大地名相同,连小地名也相同。
二是求生存入蜀。如著名作家艾芜的祖先原籍麻城孝感乡,以种田为生。但因失掉了土地,康熙中叶在“湖广填四川”的大背景下,最终选在成都府的新繁县与彭县交界的平原上掏水沟插占务农。
三是经商入蜀。清前期湖北与邻省四川的贸易十分方便,有的就近入蜀定居。
【形成原因】:宋金战争、农民起义、清初战乱、瘟疫灾害。
【影响】:
正面影响:三百多年前的“湖广填四川”给四川带来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为四川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甚至四川无与伦比的感染力和同化力也正是来源于厚重的移民文化,这些外省移民还成为多数四川人的先祖。
负面影响:资源破坏、物种消失、旱灾频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湖广填四川
【历史上所说的湖广填四川是什么意思?】
湖广填四川是指发生在清朝的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根据考证表明,江西、福建、广西等十几个省份的居民也在移民行列之中。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四川经过战乱,导致人口急剧减少。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广行省人口最多。以成都为例,清末《成都通览》曾记录“现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广占25%,河南、山东5%,陕西10%,云南、贵州15%,江西15%,安徽5%,江苏、浙江10%,广东、广西10%,福建、山西、甘肃5%。
【湖广填四川这句话谁听过?告诉我是什么意思?】
就是把湖南广东的人迁往四川以填补四川人口的不足啊再详细一点就是“湖广填四川”是指在明末清初的数十年间,四川由于战乱、瘟疫及天灾接踵而至,境内人口锐减,耕地荒芜。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清王朝为了解决四川劳动力和生产粮食的问题,采取“移民垦荒”的举措,全国包括湖北、湖南在内的湖广省等十余个省的移民相继到四川定居,其中来得最多的是湖北、湖南省。据统计这次移民的持续时间长达一百多年,入川人数约一百多万人,其中湖北、湖南省的人数达一半之多。而在湖北省的移民中,麻城移民又占居重要地位。本文对麻城移民在“湖广填四川”中的地位和作用谈点看法。
【两广填四川的真正意思是什么?他的历史背景又是什么呢?】
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四川经过战乱,导致人口急剧减少,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广行省人口最多。
据康熙二十四年人口统计,经历过大规模战事的四川省仅余人口9万余人,清朝康熙年间,经历过兵荒马乱,四川盆地终于平息下来,一批批新任地方官员也开始走马上任了。
康熙七年,四川巡抚张德地忧心忡忡地向康熙皇帝上了一道奏折,表露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康熙皇帝正式颁布了一份名为《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诏》的诏书,下令从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大举向四川移民。
扩展资料:
四川作为西部客家民系大省,自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以来,逐步形成了以龙泉驿区为核心的西部最大的成都东山客家方言岛,客家人口总数达50万,较好保留了客家语系和生活文化。而在全川,约有70万人会讲客家话。
洛带古镇其中85%以上都是清初“湖广填四川”移民浪潮涌入的粤、赣、闽客家人后裔,他们仍完整地沿袭着客家风俗,说着有“古汉语活化石”之称的客家方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湖广填四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川
【湖广填四川是什么意思,对四川有什么影响呢?】
“湖光填四川”是清朝年间的大移民浪潮,从康熙时期政策性的移民到乾嘉时期流民自发迁移并最终形成的大规模的浪潮,整个过程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
顺治二年的时候,就在湖北设立“湖广四川总督”一职。顺治三年,清军由汉中入川,在西川射杀张献忠,之后进军到成都、重庆。战乱与动荡之后全川残破,所以清军退守保宁,招抚流民垦荒。但是初期并没有什么成效,许多百姓仍然对此持一种观望的态度,因此早期的屯垦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成果。
于是在康熙三年的时候,四川巡抚张德地恳请朝廷下令让各个省的督抚敦促流离在各省的四川绅民回川,但是仍然收效甚微。所以到了康熙六年的时候,开始下达更加严厉的行政令,敦促川民回川。康熙也从整治区域划分上为解决移民四川的障碍,加大了宏观调控的力度。因为许多流散在外的四川人都在湖广,以为历史上但凡四川动荡,川民就会沿河而下隐匿到湖广地区,因此康熙在行政上先是撤掉湖广总督,再设川湖总督,并且在经济上zhengzhi 上给予移民便利,还有“招民授职”都在设法吸引移民。四川人的移入人口这才逐渐增多,并且稳健发展。
大约在康熙五十年起,就不再鼓励移民入川,因为当时四川境内已经逐步稳定恢复了。然而之后的态势却是统治者没有预料到的,就是大规模的移民仍然没有停止,甚至到了乾隆时期还大幅度的增长,这不得不说是当时统治者治理的一大失误。这种猛增必然会带来一连串的社会问题以及经济问题。
康熙时期移入大约155万人,雍正时期限制流入,到了乾隆时期,由于一味放任,连带着嘉庆时期,一共流入400多万人口,造成了严重的人口过剩。在早期的时候,“湖广填四川”最重要的影响就是恢复了四川的地区生产以及发展繁荣。
但是后期,政策不当,疏于管理,导致过多的人口流入,造成了地少人多,社会上无所事事甚至为非作歹的人日益增多,并且还出现了一些诸如嘓噜会之类的民间结社,十分不利于清朝统治的稳定。不过不能因此而忽略了这些移入人口对四川地区经济以及文化的影响。最终随着移民而去的“下游与南方文化”与当地的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十分具有特色的巴蜀文化。
以上就是与湖广填四川是什么意思,历史上湖广填四川是怎么一回事?相关内容的分享。看完湖广填四川是什么意思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