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彩资讯 > 有关风水失传的古书,古籍旧老风水书

有关风水失传的古书,古籍旧老风水书

投稿人:易算缘网 2024-05-17 21:43:06

注:本文所提及之古书仅为文化、历史研究之用,不代表任何宗教、风水等方面之立场。

在古代中华,风水一直被视为重要的学问,甚至有一些朝代将其纳入了官方考试的范围之中。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古书籍、老师傅的传统风水方式逐渐失传,多数人对于风水也只是皮毛之知。

于是,除了了解当代流传的风水知识之外,探寻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古书籍和资料,成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风水文化的方式之一。

一、《续命全书》

《续命全书》为作者李时中所写的一本大型医学百科全书,收集了当时各种医疗与养生的知识。在该书中,风水也被视为与健康、长寿息息相关的领域,被提及不少。

例如其中对住宅布局的说法:“阳宅之居,必依阴宅之理。少阳则短气,太阳则炎热,中阳则温和。故阳宅凡五间以上,当分中、左、右三部。左住山右住水,山道,取中正之气,承上启下之势。水向前流,稍有下垂,足以留住财源,及庆瑞烟云;过早过猛,必损寿降福”。

这种划分屋宇为中、左、右三部的方式与如今的“三合一”格局十分相似,但也提出了新的标准:左住山右住水。而关于水的摆放和流向,也颇具细节。

二、《新儒林志》

有关风水失传的古书,古籍旧老风水书

《新儒林志》为南明学者顾炎武所著,是一本关于禅宗、易学、天文、射术、占卜、风水等各种知识的杂史。其中风水部分,除了阐述了基本的屋宅布局、山水方位、门窗摆放等,还谈到了风水对于**命运的影响。

作者认为,天地之间有道,君王之下有道,世界之间最重要的是和谐,和谐是日月光明,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标志。而风水就是一种构建自然、人文和谐的方式,通过调整建筑布局和周围环境,以迎合自然规律和人的需要,形成美好的格局。若一国疆土不如之前,经济无法自立,社会治理失控,也与地理环境和风水地貌有关。

三、《周易参同契》

《周易参同契》为宋代道士李诵所著,该书是以《周易》为基础,融合了道家和佛家学说,揭示世间事物的本质和法则。该书对于风水的表述比较抽象,但却提供了颇有启示性的洞见。

比如,“地之至浑处,为先天之金阴;地之至明处,为后天之水阳”、“天之至洁者,称阴道;地之至浑者,称阳道”。这就提示我们,风水并不是简单的水、山、穴等因素的组合,而是将人与自然、宇宙相连的一种充满哲学意义的文化。

古书籍是了解风水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而风水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也值得我们去探究。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浏览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