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吗?元宵节日的由来是什么?
元宵节的独特习俗是品尝元宵,这一习俗最早可追溯至宋朝。那么元宵节是否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它的由来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探索。
元宵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丰富多彩的别称,如元夕、元夜、上元节等。这个节日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在新的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庆祝,历代都有观灯的习俗,因此也被称为灯节。
元宵节的习俗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吃元宵。这一习俗最早可追溯至宋朝,当时人们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从历史资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人们之所以使用“元宵”来命名,是因为元宵节必食“圆子”。
元宵节不仅是一个美食节庆,更是一个古老的传统民俗节日。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因为元宵节的习俗多样且独特,还因为它的由来也有着丰富的故事。据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在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汉惠帝死后,吕后把持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当时朝廷中的老臣和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直到吕后去世,新的朝廷重整朝纲,才恢复了刘氏的统治。为庆祝这个历史性的时刻,汉文帝将这一天定为元宵节。
元宵节的起源并不只限于这一个传说。还有一种说法与佛教有关。这种说法主要是胡申生先生主编的《社会风俗三百题》中的一种说法:“佛教教义中把火光比作佛之威神,《无量寿经》有‘无量火焰,照耀无极’的说法。在佛教教义中,灯一直是作为佛前的供具之一。而且佛教经典中反复宣传:‘百千灯明忏悔罪’(《菩萨藏经》),‘为世灯明最福田’(《无量寿经》)。逢遇佛教盛会都要大明灯火。在佛教传说中,于正月十五张灯有关系的是有关佛祖神变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