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彩资讯 > 秋分古老罕见的民风民俗:秋分节气的民间风俗

秋分古老罕见的民风民俗:秋分节气的民间风俗

投稿人:易算缘网 2024-10-16 15:23:52

据历史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这些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别设立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至今,我国各地仍有许多古迹遗存,如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民间的祭月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各异,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色。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而修建的。在《北京岁华记》中记载了北京中秋祭月的习俗,人们在家中摆设月宫符象,符上的兔如人立;在庭院中陈列瓜果,月饼表面绘有月宫蟾兔;男女肃立,焚香礼拜。在北京,还有一个特殊的风俗,即“男不拜月”。

秋分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民俗节日,如二月十五日的开漳圣王诞辰,开漳圣王又称“陈圣王”,是唐代武进士陈元光对漳州有功后成为守护神的传说。还有二月十九日的观世音菩萨诞辰,信徒们多会茹素斋,前往观音寺庙祭拜。二月二十五日则是三山国王祭日,三山国王是指广东省潮州府揭阳县的独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成为由潮州客家移民尊崇的守护神,信徒主要以客家人为主。

到庙中拜神是人们对神灵表达敬意和虔诚的方式之一。在许多庙宇中,除了主神之外,还会有福德、天地、门神或其他神祇的香炉。如果不留心的话,便要注意了。通常来说,主坛通常供奉三支大香、三支细香或五支细香,而其他的神灵则需要单独供香。一个香炉通常只供三支香,如果供满了全庙的神灵才算完成。这是入庙拜神的规矩之一。

供香是向神灵表达敬意的一种方式。一般来说,主坛会供上三支大香、三支细香或五支细香,而其他的神灵则单独供香。在供香时,需要将香放在地上或者拜桌上,然后鞠躬礼拜,接着可以向神灵祈求家庭平安、财运亨通、子女聪明伶俐、得姻缘等。供品的大小要根据自己的心意来定,你可以选择带一只金猪或三牲酒礼,也可以选择带五个生果或一碟斋菜作为供品。

通常来说,先放置供品,然后再进行供香仪式。如果在一个繁忙的日子里,香炉里的香太多,可以选择另一种供香方式,即把供品放在地面上〔如果拜桌有空位的话就要把它放在拜桌上〕,然后插上香。无论哪种方式,都要保持诚挚和恭敬的态度。

秋分古老罕见的民风民俗:秋分节气的民间风俗

除了传统的祭月活动外,许愿求签也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在祭月仪式完成后,人们可以向庙祝借一签筒,进行求签仪式。求签是向神灵表达愿望和祈求的方式之一,通常需要准备供品,如生果、糖果饼干之类。通过求签仪式,人们可以获得神灵的指引和祝福。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浏览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