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立秋传统食物有哪些?
每年立秋,按照老北京的习俗,人们会开始准备各种肉食,以期待“贴秋膘”。在北京的一些老字号肉食柜台前,选购肉食制品的顾客会排起长队。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这种习俗源于人们对秋天凉爽的到来而萌发出的做好吃的想法,以补偿入夏以来的亏空。而最解馋的炖肉,就成了“贴秋膘”的主要方式。
在山东莱西地区,立秋的另一种习俗是吃“渣”。这是一种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人们相信这种食物可以预防秋季腹泻,可见我国劳动人们对秋季腹泻的防范意识之强。
除了“贴秋膘”,天津等地还流行“咬秋”。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在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这个习俗一直沿袭至今,成为一种传统的文化现象。
我国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其中北京烤鸭和烧羊肉都是著名的传统美食。北京烤鸭肉质细腻,口感良好,营养丰富,而烧羊肉则软嫩肥而不腻,备受人们青睐。随着果蔬的成熟,篁岭进入到了晒秋最旺的季节,这种独特的农俗现象也成为了摄影家们争相追逐的对象。
在全国不少地方,晒秋习俗已经慢慢淡化,然而在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这个习俗不仅演变成乡村旅游提升的“图腾”和名片,每年还吸引数十万人前来欣赏和拍摄。
至于“啃秋”和“躺秋”等其他一些习俗,也在各地有着不同的方式和寓意。在天津等地,“啃秋”意味着咬住炎炎夏日,防止秋天来临时的各种疾病。而在江苏等地,人们在立秋日则选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预防疟疾。而在一些江淮地区,人们则在立秋这一天选择一个阴凉的地方躺一躺,表示暑热难当的日子即将过去,天气将慢慢转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