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风暴中心风力是多少?
热带气旋的形成需要一个原先存在的扰动。热带气旋都是从一个原先存在的热带低压扰动发展而形成的。热带风暴也是如此,其中心附近持续风力为每小时63-87公里,即烈风程度的风力。尽管每个热带气旋形成的地区,达到的强度各不相同,但人们从大量热带气旋的发生与发展的观测资料中,归纳出了几个热带气旋形成必备的基本条件。
热带气旋的形成与海洋表面的温度和湿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热带海洋上低层大气的温度和湿度,主要决定于海表面水温,SST越高,则低层大气的气温越高、湿度越大,位势不稳定越明显。热带气旋形成于SST在26°C至27°C之间的暖洋面上。全球热带海洋面上全年都满足此条件,但赤道东南太平洋的SST常年保持在26.5℃,这是该地区没有热带气旋发生的主要原因。
在西北太平洋上,夏季的海温特别高,SST达到30℃的区域东西长20-25个经距,南北宽10个纬距,这是热带气旋最为频繁的重要原因。同时地转参数的作用有利于气旋性涡旋的生成。在不考虑摩擦作用并忽略倾斜项的等压面坐标系中的涡度方程表明,对给定的辐合值,涡度随时间的变化正比于绝对涡度的大小。在赤道上f=0,如果扰动的相对涡度也为零,则无论辐合有多大,扰动的涡度也不会增加。只有在距赤道一定纬度的地区f≠0,辐合能引起涡度的增大。热带气旋都生成于距赤道5个纬距以外的热带海洋上。
除了海洋表面的温度和湿度,对流层风速垂直切变的大小也决定着一个初始热带扰动中分敌的对流释放的潜热能否集中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之内。如果垂直切变小,上下层空气相对运动很小,则凝结释放的潜热会使一个有限范围内的同一些气柱很快增暖形成暖中心结构,初始扰动能迅速发展形成热带气旋。反之,如果上下切变大,潜热将被很快输送出扰动区的上空,不能形成暖性结构,也不可能形成热带气旋。
尽管具备了以上条件,但热带气旋的形成并非易事。这些条件仅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在热带洋面上满足以上条件的时间和海域很多,相比较而言,热带气旋发生得较少。预报热带气旋的发生,还需要综合考虑气压、风向、湿度等因素。
在我国气象局发布“关于实施热带气旋等级标准”GBT19201-2006的通知后,热带气旋按中心附近地面最大风速被划分为六个等级: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51.0米/秒为特强台风(也即16级或以上);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41.5-50.9米/秒为强台风(也即14-15级);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32.7-41.4米/秒为台风(也即12-13级);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24.5-32.6米/秒为强热带风暴(风力10-11级);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在17.2-24.4米/秒之间为热带风暴(风力8-9级);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在10.8-17.1米/秒之间为热带低压或者无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