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节气的习俗有哪些
重阳花糕的制作颇为讲究,主要分为“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三种。制作时,人们会在糕点的表面粘上一些香菜叶作为标志,并在中间夹上一些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干果。其中,“细花糕”尤为精致,它有3层或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相同,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随着季节的推移,我们来到了寒露时节,与重阳节相距不远。在这个时候,菊花盛开,为消除秋燥,一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具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在寒露这天,古人还有一项特别的活动——取井水用于浸制丸药或药酒。古记载:“九月九日,采菊花与伏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这表明了菊花在中药里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寒露时节,秋收工作也进入了尾声。农谚有:“黄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大豆收割、石榴山楂摘下来也是这个时节的重要活动。
重阳节登高的习俗在这个季节里尤为盛行,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登高远眺,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寓意着“步步高升”、“高寿”,还能够帮助人们缓解压力,放松自己。
随着寒露的到来,天气开始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理论,人们应该顺应季节变化,养阴防燥、润肺益胃。民间有“寒露吃芝麻”的习俗。在北京等地,与芝麻有关的食品成为了寒露前后的热门货,如芝麻酥、芝麻绿豆糕、芝麻烧饼等。
芝麻分为白芝麻和黑芝麻。食用以白芝麻为好,而药用以黑芝麻为好。白芝麻通常称为“二芝麻”,而黑芝麻的“黑”字是不能省略的,也不是多余的。谚语说:“嚼把黑芝麻,活到百岁无白发。”这句话强调了黑芝麻的益发养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