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彩资讯 > 腊月二十三祭灶的意义与迎新年习俗 祭灶习俗为何在腊月二十三进行

腊月二十三祭灶的意义与迎新年习俗 祭灶习俗为何在腊月二十三进行

投稿人:易算缘网 2024-12-07 08:17:58

古书中记载的灶王有名有姓,说他名隗,状如美女。又说姓张名单,其夫人名卿忌,生有六女,皆名察洽。他是被玉帝打发下凡变为地精灶君的。在他上天时一旦告凡间的状,罪状轻则减寿百日,重则减寿三百日。因此祭灶君上天谁都不敢怠慢,也不能忘记。在一些地区,人们将祭灶君称为司命翁妈,这可能与传说中张秀才和丫环的故事有关。

祭灶节的习俗已经逐渐消失在现代社会中,但祭灶特有的传统小甜食却为人们增添了节日的甜美和欢乐。比如糖冬瓜、松糕、酥饼等美食,曾经是祭灶节必不可少的祭品,如今也成为了人们日常的美味。

祭灶是一种古老的习俗,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论语》中就有“与其媚于奥,宁于灶”的记载。在汉朝以前,祭灶一般在夏初举行,到了汉末始改在冬季。这一习俗在各地不尽相同,一般说来,北方在腊月二十三祭灶,南方在腊月二十四祭灶。

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即是“官三(二十三)、民四(二十四)、蛋家五(二十五)。”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官三”、“民四”的说法只是一种习俗传统,并不具有强制性。

在民间祭灶时要在灶前贴一两只灶神升天时骑的纸马,并用糕饼、酒果、关东糖等作为祭品。祭品的选择很有讲究,大户人家祭灶供品相当丰盛,而贫穷人家则只能用清水、三炷香略表敬重之心。一般情况下,老百姓祭灶的祭品多为灶糖、甜点、豆腐、酒或酒糟等有讲究的祭品。

腊月二十三祭灶的意义与迎新年习俗 祭灶习俗为何在腊月二十三进行

祭灶所供祭品很有讲究。大户人家祭灶供品丰富多样,比如在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中就有生动的描述:“坐到黄昏官健好”。由此可知富贵人家祭灶时的场面之壮观。然而对于过去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贫穷人家来说即使贫穷到极点,他们也会拿出一份自家认为很珍贵的供品来祭祀灶神。而对于那些能够拿出丰富供品的家庭来说他们也并非随意选择供品。酒与酒糟是为了让灶君忘乎所以、晕头转向;而灶糖则是一种麦芽糖,黏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的就叫做“糖瓜”。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浏览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