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处暑节气时间及习俗详解 处暑节气带来的传统文化
在处暑节气前后,民俗活动与祭祖和迎秋息息相关。民间有庆祝“七月半”的习俗,俗称“七月半”或“中元节”。《易经》中说:“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这里的“七”是阳数、天数,代表着天地之间的阳气绝灭之后,经过七天可以复生,这是天地运行之道,阴阳消长循环之理。在七月十四(二七)祭祖的活动,与这个复生数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江苏地区,人们会做好鸭子菜,然后端一碗送给邻居。有句俗话说“处暑送鸭,无病各家”。这一习俗不仅展示了邻里之间的亲情和关怀,也反映了人们对健康和食物的重视。
河灯,通常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在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人们会在水中放河灯,任其漂流,以此来悼念逝去的人,祈求平安。这是一种寄托哀思,慰藉心灵的方式。
处暑过后是渔业收获的时期,在我国沿海地区,人们会举行多种形式的活动,欢送渔民出海,期盼渔业丰收。此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
每年的开渔节对于沿海渔民来说是一年一度的渔业丰收庆典。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他们会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自1998年浙江省象山举办了第一届我国开渔节后,每年的开渔节都会吸引无数海内外游客和商人的参与。开渔节不仅有庄严肃穆的祭海仪式,还开展各种文化、旅游、经贸活动。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当地热烈的渔文化,也能品尝到新鲜的海产品。
在处暑节气,正是农作物丰收的时刻。农家纷纷举行各种仪式来表达对土地的感谢和敬意。有的会杀牲口到土地庙祭拜,有的会将旗幡插到田以示感恩,还有的在这一天从田里干活回家不洗脚,以避免把到手的丰收洗掉。七月十五这一天,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他们会把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这样做可以避免冰雹袭击,确保大秋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