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的历史与传说了解 月饼背后的故事令人惊叹
月饼作为我国一种历史悠久的食品,可以追溯到殷、周时期,那时在江浙一带,有一种名为“太师饼”的食品,是为纪念太师闻仲而制作的。这是月饼的始祖。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汉代,张骞在出使西域时将一些月饼馅料如芝麻、胡桃引进,这便是“胡饼”的由来。
到了唐代,“月饼”的名称开始在民间逐渐流传开来。到了宋代,月饼又有“荷叶”“金花”“芙蓉”等雅称,此时的制作也开始讲究起来,月饼上面会刻一些图案等。到了清代,月饼的工艺更是有所提高,品种也在不断的增加。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愿忍受元朝统治阶级残酷的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的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得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了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给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晚上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了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就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日糕点赏赐群臣。
关于嫦娥奔月的传说也与月饼有着密切的关系。相传远古时候有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为了解救天下苍生,射下了九个太阳,给人们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然而九日射下之后,留下了很后一个太阳,使人们重新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后羿因此被天下人所敬仰,被称为英雄。后羿听说昆仑山西王母那里有种“不死药”,这种药一人吃了可以升天成仙,两个人分吃了可以长生不老。于是他跋山涉水前去讨取,终于得到了这种药。后羿与嫦娥夫妻恩爱,他舍不得心爱的妻子,也舍不得众乡亲,不愿意一个人上天成仙,就将药带回家交给了嫦娥保存。然而后羿有个叫逢蒙的徒弟是个奸佞小人,在八月十五趁后羿出猎之机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为使不死药不落入坏人手中便一口吞了下去。结果她身轻如燕不由自主地飞上了月宫。后羿得知此事之后在院子里设下供案,摆上瓜果食品对月遥祭嫦娥。
这些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也纷纷效仿后羿和嫦娥的行为,每年中秋节都会举行一系列的活动来纪念和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特别明亮,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活动外,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了月饼外各种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此外中秋节还有另一个说法: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会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遗俗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