仫佬族依饭节文化内涵深度解析 仫佬族传统节日与美食文化探秘
仫佬族依饭节,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节日。祭拜神灵多达36位,其中包括仫佬族民族神、南方民族共有神、壮族神、道教神和佛教神等。在这一天,师公唱经书文字会依据不同的神灵使用不同的语言。如唱诵梁王、吴王、梁九等使用仫佬族语言,唱诵三界公使用壮话,有时还会使用土拐话(汉族客家方言)等。在同一个仪式中祭拜多个神灵使用多种语言,实不多见,这也许与依饭节的多元起源有关。
关于依饭节的传说有很多,有仫佬族先祖“依饭公爷”开基立业、梁王和吴王带领乡民抗击外敌、白马娘娘保一方平安、罗义射狮和罗英驯牛等众多传说。这些传说反映了仫佬族漫长的历史社会进程,从侧面展现了仫佬族先民的智慧和勇气。
除了办“依饭道场”外,依饭节期间还要举行坡会,也叫“走坡”。这是仫佬族青年男女社交的盛会,坡会大多选择在村寨、乡镇交界的地方举行。如此不同姓氏或血缘的青年男女就有更多的机会相互交流。在坡会上仫佬族男女老少普遍会唱山歌,“走坡”以男女对歌为主。仫佬族山歌主要有三种:一是“随口答”,即一般的随问随答;二是“古条歌”,用于叙述故事;三是“口风”,分“正口风”和“烂口风”两种——“正口风”大多是劝人为善,“烂口风”大多是抨击歪风邪气。
依饭节是仫佬族文化习俗的积淀,是仫佬族文化的重要象征。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它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民族性、多元性特征。正因为如此,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地批准,仫佬族依饭节被列入第一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不仅体现了仫佬族的历史文化,也反映了仫佬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我国·罗城仫佬族依饭文化节”。在文化节期间,人们不仅可以观看仫佬族民族特色表演和原生态依饭节表演,还可以品尝风味独特的“依饭风味千家宴”。游客与仫佬族民众共享欢乐,共庆丰收,给古老的依饭节增添了新的活力。
依饭节就这样与罗城、与仫佬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共生共长,共存共荣。这是仫佬族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了解和研究仫佬族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仫佬族的历史、信仰、风俗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