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月十五的节日意义与庆祝活动 中秋佳节团圆象征
投稿人:易算缘网 2025-03-11 09:18:08
中秋节在汉代开始普及,汉代是我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的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在汉代,中秋已经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故事相结合,使其充满浪漫色彩。中秋赏月风俗在唐代的长安一带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中秋节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大约是在唐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秋风俗逐渐融合定型。唐代时中秋风俗在我国北方已流行。在中秋节这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赏月、燃灯、吃月饼、饮酒等,这些都是唐代中秋风俗的主要。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如“月夕”、“祭月节”、“团圆节”等。这些别称反映了中秋节的不同习俗和意义。
中秋节是团圆的象征,古时有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故称“月夕”或“祭月节”。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在这一天,出嫁的女儿要回到夫家团聚,以此象征家庭的团圆和睦。在广府地区,中秋节俗称“月光诞”,是一个祈求家庭幸福、身体健康的节日。
祭月,是我国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拜祭月神。自古以来,在广东部分地区,人们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的习俗。
下一篇 : 八字身强财弱比肩旺 财运不济急需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