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彩资讯 > 小周易村村民的来历,北京小周易村

小周易村村民的来历,北京小周易村

投稿人:易算缘网 2025-04-01 09:32:01

在通州马驹桥镇东南隅,有一处承载着六百年历史烟云的村落,村名中暗藏玄机。这里原本是明代移民迁徙浪潮中形成的聚落,因周姓家族在此建立管理体系,被称作"周邑",后因文字流变雅化为"周易"。清初该村东南角另辟新居,遂有"大周易"与"小周易"之分。如今的小周易村,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完成了从"穷得叮当响"到"人均福利过万元"的华丽蜕变,其发展轨迹恰如《周易》卦象所示,在变易与守恒中探寻着乡村振兴的真谛。

村民源流考辨

小周易村村民的来历,北京小周易村

历史阶段人口构成管理特征文献佐证
明初(1368-1400)山东迁入贫民为主周姓富户监管《通州志·村域·古迹》
清代(1644-1911)周氏分支迁徙宗族自治村碑残存文字
民国(1912-1949)多姓融合保甲制度村民口述史
当代(1949-今)260户籍人口民主法治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档案

考其源流,该村形成包含三次重要人口迁徙:明洪武年间朝廷从山东强制迁民实畿,形成原始聚落;永乐年间周姓家族受命管理移民,确立"周邑"村名;清康熙年间部分周氏族人东南分村,始见"小周易"之名。值得注意的是出土于通州西海子公园的金代经幢显示,早在大周易村形成前四百年该地域已有"古村"存在,暗示着更早的人类活动痕迹。

村落发展密码

时间节点经济指标治理创新文化标识
1996年集体负债20万元王茂喜立勤廉规矩"一穷二白"村谚
2011年税收1400万元"五步工作法"成型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2018年人均福利1万元高校方法基地建立法治文化长廊
2025年工业园扩容至50家数字村务平台非遗保护名录

现任书记王茂喜的治理哲学深得易理精髓:他创造的"勤廉稳定发展"公式,恰似乾卦"天行健"与坤卦"厚德载物"的结合体。在基础设施建设中亲力亲为,带领两委成员冒雨疏通管道的场景,暗合《周易·系辞》"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的实干精神。其推行的"五步工作法"——从提案介绍到实施公开的完整闭环,完美诠释了《周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变革智慧。

这座村庄的振兴之路,既有明代移民筚路蓝缕的开拓基因,又融入了新时代法治文明的制度创新。我国政法大学在此设立方法基地,开展法律援助的举措,恰似给传统村落注入了现代法治理念的活水。从每月26日的理财小组清账,到宅基地审批等13项事务的阳光公示,古老的村落在民主法治建设中焕发新生,印证着《周易·革卦》"汤武 ,顺乎天而应乎人"的深刻哲理。

如今漫步小周易村,可见传统与现代的奇妙交融:工业园区的现代化厂房与村史馆的明代契约文书相映成趣,法治文化广场的电子屏与古槐树下的议事亭和谐共生。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正是文明生生不息的生动写照。正如王茂喜所言:"吃烙饼得翻个儿"的换位思考,本质上是对《周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治理理念的当代诠释。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浏览本文